Back

小三通運輸-兩岸三通是指甚麼?

Menu
SJC-admin
#1
2014-04-13 19:07:24
所謂兩岸, 是指台灣跟中國大陸

所謂三通,是指兩岸直接「通郵、通商、通航」,前兩者早已實現至於通航,是指兩岸航班直飛。兩岸節日包機已經飛了多年,因此通航實際上已經通了一半,馬英九要推動的直航,是周末或每日慣常的包機服務。無論怎樣,兩岸全面三通之後,本港短期內受影響最大、最直接的,是台灣過境旅客和轉口貨運兩方面生意。

據台灣方面的資料顯示,乘搭台港航線的旅客,約有六成是單純利用香港作為中轉站,預料目前往來台港航線的航空公司中,國泰所受到影響約有70萬人次,連澳門 在內約有120萬人次,三通後如無必要,將不會再利用港澳中轉。另外,國泰旗下的港龍航空 以大陸線為主,因此就空運客量而言,兩岸直航對國泰和港龍的影響最大。不過國泰是一家擁有全球航線的航空公司,台港航線只是其中一部分,雖然是黃金線,但是國泰全面調整策略,應該可以把影響減至最低,至於港龍透過收購及重組運量,改變航線組合,也可以抵消部分影響。

至於轉口方面,台灣和大陸產品經香港轉口的貿易金額,去年頭11個月達到221億美元 ,本港從中得益不小,三通之後,這方面收入肯定受到影響。另外,物流業者估計,日後本港每年可能少處理136萬個貨櫃,即貨櫃處理量的6%,業界每年可能損失13億元生意。還有,台灣旅客來少了,零售業、酒店業、旅遊業、交通運輸業等亦會受到一定影響。這些行業受影響,是改變不了的事實,業界只能調整適應。

不過,除了上述不利以外,兩岸全面三通,對於本港亦有好處。兩岸經濟領域加強合作,資金往來將趨於頻繁,例如內地企業到台灣投資,香港在提供法律、保險、財務等商業服務都有優勢,對本港金融業是一個契機,可以發揮作為中介人的角色。另外三通帶來兩岸四地的經濟效益,只要本港保持服務上的優勢,例如繼續提高機場及港口的效率及服務水平,保持相對優越的競爭力,則兩岸三通對於本港,應該視為機遇,就看能否把握而已。

因此,兩岸三通對本港的影響並非一面倒,而直接受影響的企業和行業,應該也不會是致命的。反而是本港經濟轉型停滯不前,更值得擔心。

回歸10年,起初本港劃地為牢,在內地(特別是廣東)經濟快速發展大潮中,本港未能鞏固既有優勢,到今日內地多方面成型成格之後,本港許多優勢不再,甚或擔心被邊緣化。從地緣格局而言,事事認為本港應該成為華南經濟圈的中心,可能不切實際;另外內地經過多年發展,多了許多基礎建設,減少對本港的倚賴,完全正常,例如深圳 大力發展貨櫃碼頭設施,本港處理貨櫃的總量增幅放緩,這是貨運業者必須面對的情况。

本港經濟面對的問題,是看不到新的增長點,看不到推動經濟發展的新元素和新動力。這些年來,本港倚靠旅遊、物流、商貿和金融四大經濟支柱,撐起整體經濟格局,除此以外,新產業欠奉。創意產業推動多年,目前仍然停留在聊備一格階段,屬於創造產業之一的演藝事業,本港過去在亞洲(除了日本 )執牛耳,但是政府推動創意產業多年以後,本港電影業卻是急速式微,港人成了韓劇迷,確實是莫大諷刺。

本港雖有國際金融中心之名,視金融業為本港經濟的「重中之重」,但是這個國際金融中心的產品種類,卻是股票市場一枝獨大,其他如債券市場聊備一格,商品期貨則是只聞樓梯響,連「重中之重」的金融業也是窄化如斯,沒有新的增長點,才是最值得擔心和焦慮之處。

1949年以後的三十多年間,由於台灣海峽兩岸處於軍事對峙狀態,兩岸人員往來和通郵、通航、通商全部中斷,兩岸同胞處於隔絕狀態。1979年元旦,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《告台灣同胞書》,為有利於兩岸同胞互通訊息,探親訪友,旅遊參觀,發展經濟、文化等各方面的關係,首倡兩岸雙方儘快實現通郵,通航,發展貿易,互通有無,進行經濟交流。從此,祖國大陸方面為實現兩岸通郵、通航、通商(三通)進行了不懈努力。1987年11月,台灣當局決定開放台灣同胞赴大陸探親,受到大陸方面的歡迎,長達三十八年之久的兩岸同胞隔絕狀態終於被打破。此後,兩岸人員往來和經濟、文化等領域交流的開展,推動了三通進程。十幾年來,兩岸同胞往來與交流已經大大發展了。但令人遺憾的是,由於台灣當局的限制和阻撓,兩岸三通仍然處於間接、單向、局部的狀態。早日實現直接、雙向、全面三通,符合兩岸同胞的切身利益和根本利益。我們希望兩岸同胞共同努力,積極務實推動兩岸三通,造福子孫。
第一頁 上一頁 1 下一頁 最後頁

小三通運輸-兩岸三通是指甚麼?

Menu
要先登入才能發表。